中山大学中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学术报告第54期:常压下双层结构镍氧化物薄膜的超导电性及电子结构

中山大学物理学院&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

报告题目:常压下双层镍氧化物薄膜的超导电性及电子结构

报告人: 陈卓昱 副教授 (南方科技大学)

中山大学中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学术报告第54期:常压下双层结构镍氧化物薄膜的超导电性及电子结构

报告时间: 2025年3月13日(星期四)下午14:30

报告地点: 南校园哲生堂307学术交流厅

主持人: 王猛 教授

报告摘要:

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课题。近年来,镍基超导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。本报告将重点介绍研究团队在常压下制备的双层Ruddlesden-Popper (RP) 结构镍氧化物超导薄膜。该薄膜采用自主研发的“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”技术制备,其超导起始转变温度高达45 K,并在8 K左右观测到零电阻和抗磁性。 通过偏振X射线吸收谱、角分辨光电子能谱(ARPES)等实验手段,研究团队深入探究了氧含量调控的超导-绝缘体相变机制以及相关的电子结构变化,揭示了空穴掺杂的多轨道费米面特征和具有“粒子-空穴对称”特征的能隙。常压下实现的镍基高温超导为理解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
相关文献:

[1] National Science Review, nwae429 (2024).[2] Nature, doi: 10.1038/s41586-025-08755-z (2025).[3] arXiv: 2502.18068.[4] arXiv:2501.09255.[5] arXiv:2501.06875.[6] arXiv: 2502.17831.

报告人简介:

陈卓昱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,201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。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和SLAC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。2022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,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兼聘PI,同时也是National Science Review数理学科编辑工作组成员。

中山大学中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学术报告第54期:常压下双层结构镍氧化物薄膜的超导电性及电子结构

以上就是中山大学中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学术报告第54期:常压下双层结构镍氧化物薄膜的超导电性及电子结构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软件指南其它相关文章!

本文来自互联网或AI生成,不代表软件指南立场。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

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own96.com/tutorials/7953.html

热心网友热心网友
上一篇 2025-04-11 15:52
下一篇 2025-04-11 15:52

相关推荐

本站[软件指南]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投稿或AI智能生成,并不代表软件指南的立场。